经检测,两个渗坑内的污水锌含量分别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限值的1100倍和1300倍。
在农业生产领域,大力推广标准地膜,推进地膜覆盖技术合理应用。按照禁限一批、替代循环一批、规范一批的思路,聚焦重点领域,严格执法监督,完善配套政策,强化督导考核,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积极推广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的替代产品,规范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有力有序有效治理塑料污染,努力建设美丽河北。
到2022年底,全省范围禁止销售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用品。全面禁止废塑料进口,严格落实《进口废物管理目录》,严禁境外废塑料过境、入境。禁止以医疗废物为原料制造塑料制品,加强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能力建设。禁止生产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用品。推广替代产品和应用模式。
全省范围禁止生产、销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禁止生产、销售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到今年年底,全省范围禁止生产、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六是提升基层基础能力,重点发挥好网格化管理体系作用。
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积极推行非现场监管,切实加强企业产权保护。为加快推进江苏省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省委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法规政策体系方面,强调加快地方环保法规、标准体系建设,完善财税、金融政策,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撑保障。为实现上述目标,《意见》就健全七大体系(领导责任体系、企业责任体系、全民行动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信用体系、法规政策体系)逐一细化提出要求
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0%以上,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6个百分点。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稳步推进。
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点,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从调研结果看,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上,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相关部署,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紧紧围绕完善机制制度、强化措施,全力推进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稳步实施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大力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大幅提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全面实施农用残膜回收利用,严格管控水资源生态环境,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持续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取得显著成效,在沿黄九省区中处于中上水平。全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1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日前,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2020年协商计划安排,自治区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就完善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和垃圾处理机制,促进宁夏黄河流域生态改善进行专题协商。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43%。推广以渔治水和稻渔种养模式,促进河流湖泊休养生息。据介绍,下一步,宁夏将突出重点、强基层、补短板,聚力打好农业农村污染防治硬仗,其中包括,扩大测土配方施用范围,推进有机肥、缓释肥利用。农作物统防统治及绿色防控面积达到600万亩以上。
截至目前,全区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利用率分别达到39.4%和40.2%。农用残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4个百分点
日前,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2020年协商计划安排,自治区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就完善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和垃圾处理机制,促进宁夏黄河流域生态改善进行专题协商。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43%。
推广以渔治水和稻渔种养模式,促进河流湖泊休养生息。据介绍,下一步,宁夏将突出重点、强基层、补短板,聚力打好农业农村污染防治硬仗,其中包括,扩大测土配方施用范围,推进有机肥、缓释肥利用。截至目前,全区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利用率分别达到39.4%和40.2%。从调研结果看,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上,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相关部署,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紧紧围绕完善机制制度、强化措施,全力推进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稳步实施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大力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大幅提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全面实施农用残膜回收利用,严格管控水资源生态环境,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持续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取得显著成效,在沿黄九省区中处于中上水平。农用残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4个百分点。全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1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稳步推进。农作物统防统治及绿色防控面积达到600万亩以上。
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点,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0%以上,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6个百分点
从强度等级看,水土流失呈现出高强度向低强度转化的趋势,轻度水土流失面积为170.55万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62.92%。近日,水利部完成2019年度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结果表明我国水土流失状况持续好转,生态环境整体向好态势进一步稳固,水土流失实现面积强度双下降、水蚀风蚀双减少。
以水力侵蚀为主的西北黄土高原、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地区、三峡库区、丹江口库区及上游、东北黑土区、西南石漠化地区年际水土流失面积减幅均在1.28%1.91%之间。国家重点生态保护与修复区水土流失状况持续好转。淮河(片)和海河流域轻度水土流失占比超过90%。与2011年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数据相比,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23.83万平方公里,总体减幅8.08%,平均每年以近3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减少。
水力侵蚀面积较2018年减少1.62万平方公里,风力侵蚀面积较2018年减少0.99万平方公里。从类型看,水蚀风蚀面积双减少。
与2018年相比,黄河流域中度及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减幅达7.37%。数据显示,2019年水土流失面积为271.08万平方公里,较2018年减少2.61万平方公里,减幅0.95%。
国家级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面积减幅明显高于其他区域。长江、黄河、淮河(片)、海河、珠江、松辽(片)、太湖和西南诸河等大江大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减幅均高于全国整体减幅,各流域水土流失强度均以中轻度为主。
中度及以上水土流失面积为100.53万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37.08%。以风力侵蚀为主的青藏高原、三江源国家公园年际水土流失面积减幅分别为0.55%、1.27%。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共涉及1090个县级行政区,2019年水土流失面积为165.99万平方公里,较2018年减少1.78万平方公里,减幅1.06%。从区域分布看,东、中、西部水土流失面积均较上年度有所减少。
大江大河流域水土流失状况持续改善。与2018年相比,长江流域强烈及以上水土流失面积进一步下降,轻度水土流失占比提高3.28个百分点
长江、黄河、淮河(片)、海河、珠江、松辽(片)、太湖和西南诸河等大江大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减幅均高于全国整体减幅,各流域水土流失强度均以中轻度为主。以水力侵蚀为主的西北黄土高原、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地区、三峡库区、丹江口库区及上游、东北黑土区、西南石漠化地区年际水土流失面积减幅均在1.28%1.91%之间。
数据显示,2019年水土流失面积为271.08万平方公里,较2018年减少2.61万平方公里,减幅0.95%。近日,水利部完成2019年度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结果表明我国水土流失状况持续好转,生态环境整体向好态势进一步稳固,水土流失实现面积强度双下降、水蚀风蚀双减少。
手机:18900000000 电话:010-12340000
邮件:123456@xx.com